“现在我在种田过程中的耕田、插秧、收割、烘干等工序都实现了机械化,特别是在收割水稻的时候,只要两个人负责操作机器就行了。水稻收割后,直接就进了烘干机,比以前要轻松多了!”谈起自己种植的600多亩水稻如何收割的过程,乐平市礼林镇朱桥村种粮大户胡某欣喜地告诉记者。
像胡某这样在种粮的过程中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操作的种粮户,是景德镇市当前正在积极推进的农业机械化工作的一个缩影。
景德镇市农机化管理站站长告诉记者,目前景德镇市的农机总动力达到了77.9万千瓦,比去年增长了6.56%。在水稻种植方面,农业机械耕、种、收水平的总和达到了77.17%,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74.07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。
为让水稻种植全程实现机械化,近几年来,尤其是2015年至2017年,景德镇市主推机械化插秧和种植,全市插秧机保有量达到392台,机械插秧水平达到30.16%,机耕水平达到97.84%,机收水平达到96.63%,机耕和机收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。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,目前水稻机械化插秧成了该市水稻机械化工作面临的瓶颈。为此,这几年来,该市加大了这方面的推广力度,并每年以4%的速度增长。
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针对机械化烘干出现的问题,从2014年开始,该市加大了机械化烘干的推广力度,并每年以近200台的速度增加,目前全市水稻烘干机数量达到了463台,机械化烘干水平达到了33.79%。从2016年开始,该市开始实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制度,这一举措进一步加快了该市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步伐。2017年,该市国家更新报废补贴资金达到155.1万元,报废机具270台,其中大部分是联合收割机。
“以前农机报废后直接丢弃,容易造成资源浪费。”该市农机站站长告诉记者,“通过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,加快了农业装备的优化力度,进一步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。农业部门将引导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,开展农机示范创建,重点突破水稻种植机械化这一难关。”
据介绍,机械化插秧包括育秧、插秧等几部分。农民对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也有一个接受过程。机械化插秧对秧苗和育秧秧床泥土要求较高,育秧成本也相应增加,且比较繁琐。目前该市正在通过种粮大户和农业合作社,向农民进行机械化插秧推广演示。一台插秧机每天可插秧10-20亩,一个人天插秧在1到2亩左右,机械化插秧能够大大地节约人工和时间。市农业部门正在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的购机补贴政策,进一步加强对国家购机补贴资金的使用督导力度,加大景德镇市先进实用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。
目前,景德镇市2017年农机具补贴资金已达3444.98万元,补贴机具1776台(套),收益农户达1101户,农机具补贴将直接通过“一卡通”发放给购机者。
据记者了解,今后,景德镇市农业部门将着重创建万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区,使用一批适合该市地形地貌作业的农业机械,推广一批与之配套的良种良法,实施好农机和农艺的深度融合,全面加强农机安全生产,重点发展烘干机、插秧机、植保无人机和秸秆机械化还田,并积极推广温室温控设备和工厂化育秧,向高性能、节能、节效和环保机械倾斜,向经济作物和加工业机械扩展,以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质量,打打造一个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秀美乡村。